黄埔村,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街道下辖自然村,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
位于琶洲岛上、黄埔涌北,村域面积2
5平方千米
始于北宋嘉佑年间,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发展成为世界性的贸易港口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村中完整保留了港口小镇的地道风情,属于广州十大古村落,赫赫有名的黄埔港和黄埔军校与之隔江相望
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广东最美古村落第一名为广州市黄埔村。
黄埔村,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街道下辖自然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琶洲岛上、黄埔涌北,村域面积2.5平方千米。黄埔村因水而生,因港而兴,是广州千年商港性格的典型代表,既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
一口通商的外贸名港,也是中美贸易开端等中国对外交流贸易重要见证的泊地。黄埔村保留了较完整的村落格局,彰显着典型广府多姓宗族村落的特点,村中有日本楼、姑婆屋、清代商人会客用的涉趣花园等特色建筑,保留了舞龙不舞狮、食鱼不能翻、先尾后头等许多独特的习俗。
广东地理环境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接广西,南邻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09′~25°31′和东经109°45′~117°20′之间。
东起南澳县南澎列岛的赤仔屿,西至雷州市纪家镇的良坡村,东西跨度约800千米。北自乐昌县白石乡上坳村,南至徐闻县角尾乡灯楼角,跨度约600千米。北回归线从南澳—从化—封开一线横贯广东。全省陆地面积为17.9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广东
黄埔村是广州的一个景点,详细地址是广州市海珠区盘石大街黄埔村,为了避免旅行期间找不到此景点,最好提前规划路线,选择适合自己的交通方式。
此景点周边还有很多酒店、景点、餐厅值得体验,比如:
景点 印沁堂年画艺术馆与黄埔村距离0.36km
广东省工艺美术珍品馆与黄埔村距离0.4km
M+Studio创工场与黄埔村距离0.44km。
黄埔古港不是黄埔村,黄埔古港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石基村。
北临新港东路,南隔黄埔涌与仑头相望,西临东环高速公路,东隔珠江与长洲、深井相望。
黄埔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
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
黄埔古港地区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纪念展示区、古港公园区、栈道餐饮区及村头广场区,集展示、传播、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型景区”。
其中纪念展示区由黄埔税馆、永靖营(兵营)、买办馆、夷务所和展示街组成。
黄埔税馆是整个建筑群中的重点。
兵营处设有营房、瞭望台、兵器架等。
现在的黄埔村仍是一派古朴景色。
村中保留的大量遗迹和文物,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世代繁盛,见证了黄埔古港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也见证了广州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
在文物专家的眼中,黄埔村俨然是一座“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活的博物馆,这里的建筑风格和哥德堡东印度公司迥异,但访客的感受完全可以对接——最有价值的历史就存在于当下人们的内心。
深井烧鹅、黄埔蛋、横沙书香乳鸽等。
1、深井烧鹅,广州黄埔区深井村的“深井烧鹅”,驰名省港澳;
2、黄埔蛋,起源于三十年代黄埔鱼珠的一个船家,以嫩、滑、甘、香著称;
3、横沙书香乳鸽,这种乳鸽的确外酥里嫩,浓香扑鼻,大受食客欢迎,慢慢地成为黄埔地区的名菜之一。
广东,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
这里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从秦朝开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从公元三世纪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也是世界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在广州,还深藏着许多古朴静美的村落,推荐10处,你去过几个呢?
1 小洲古村
村落至今仍保留着岭南水乡的特色,小桥流水人家,它的民居沿河而建,居民枕河而居,随处可见的百年古榕浓荫蔽日,五六百年高龄的蚝壳屋见证着岭南的曾经沧海。
阡陌交错间,随便跨过的一口古井都有几百年的沉淀,走进小洲村,就好像走进了一座民俗博物馆。
很多人说广州小洲村的文艺气息很浓厚,是闺蜜旅游,情侣约会的最佳地方。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老广州的特色,在这里你可以淘到自己喜欢的特色工艺品,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美味的小吃。
小洲村独特的水乡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批专业人员来到这里进行艺术创作,成为艺术家们寻觅创作灵感、写生、摄影的首选之地。当代岭南画派杰出代表关山月、黎雄才等著名画家纷至沓来,各国各地区的知名艺术家、众多中青年艺术家聚居此地,让小洲成为了艺术家的伊甸园。
2 聚龙古村
聚龙古村位于广州荔湾区冲口街垅西与招村之间,村内主体建筑建成于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全村分成3排,每排7座,每排房屋建筑规格基本相同,有独立别墅的形式,又保留了岭南古屋的风格。
每座楼房都用水磨青砖建筑,砌以麻石墙脚,门框、窗框均用花岗岩制成。进入大门是一座木屏风,大厅内到处可以看到精致的木刻。后厅正中是供奉祖先的神楼,雕刻最为精致,上方及两旁为通透木雕,下为浮雕图案。二楼凹形三面装饰彩色满州窗,中间嵌以历史名人诗词佳句,别具风雅。
聚龙村,默默的隐藏在繁华的城市之中。聚龙村,是广州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虽然名字听起来大气磅礴,但是她却留给人几丝乡愁--愁为何没能再多去几个古老的地方,在这都市里寻觅那一抹的自我安静呢。
3 宣星古村
在巍巍的云台山脚下,有一座古朴而又宁静的乡村,绿树环绕,青砖白墙,古老的建筑错落有致,古韵十足。走在村巷中,仿佛进入了一幅水墨画,村子保持着数百年来的古朴气息在空中飘荡。它远离了喧嚣,远离了聒噪,是广州从化的世外桃源。它就是从化宣星村。
4 大岭古村
过去分散居住的村民陆续迁到了主村,用山石垒起的院墙和瓦房看起来仿佛让我们感觉还停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种沧桑感,这里至今还保留着原生态特色,村民们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闲散、平淡又流露着一种纯朴。
年轻人外出打工了,村里的孩子都在镇上住宿上学,只是在周末的时候才返回到村子里,他们的嬉笑声、吵闹声打破了村子的宁静,欢乐充满着这个在静谧与幽静的山村,让人体验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觉。
5 塱头古村
花都区炭步镇塱头古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文化古村落”,名头不小但去的人不多。
这村子基本就是黄氏一族聚居地,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村子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砖建筑有近200座,完好的主要是祠堂、书室、书院和门楼。“塱头桥”指的就是这的青云桥。
村建筑坐北朝南,布局比较规整,建筑保存较好,排列整齐,规模宏大,建筑占地6万多平方米。村建筑大多数建于清代,部分建于明代,一般为三间三进或三间两进,人字或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或龙船脊,石雕、砖雕、木雕及灰塑工艺较好,其中以友兰公祠和谷诒书室为最。单体建筑以巷道相隔, 现存古巷20多条。
6 黄埔古村
黄埔村位于海珠区东部,与黄埔区长洲隔江相望,总面积60公顷。
黄埔村因港口经济兴盛一时,村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建筑,这些古建筑具有明显的岭南建筑风格特色,砖雕、木雕、灰塑、镬耳屋及青石板路也随处可见。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登记录入文物线索46处,其中市级以上文物建筑27处,包括古祠堂12座,家塾3处、庙宇2处、园林建筑1处、古民居8处、黄埔古港遗址1处、冯氏祖墓1处。
7 沙北古村
沙北村是沙湾古镇的核心区域。走入村里,古色古香的古建筑随处可见,古朴气息扑面而来。
始建于南宋,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所在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民间艺术饮誉南国。岭南音乐发源地,何氏三杰故里,留耕堂、文峰塔等大型明、清古建筑,这些都是沙北村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
8 莲塘古村
莲塘村位于萝岗区西北面,白玉兰花种植更是历史悠久。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许多香料制造厂家依靠白玉兰花提炼香料,九龙镇莲塘村白玉兰盛极一时。
莲塘村历史悠久,建村距今已有700多年,人文古迹陈氏祠堂、鸿佑家塾、季昌书室;现代建筑白玉兰森林公园、生态园林公园、荷花塘……这充满历史尘埃的古村落尽管离市区远,村经济条件较差,但莲塘村村主任陈少洪说,由于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内保留开发,村里可以打一张“未来牌”。
9 钟楼古村
太平镇钟楼古村建于清醎丰八年(1858年),是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是我市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旅游和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村的首选村落,是我市首个被评为“广东省生态示范村”的行政村。钟楼古村的开村祖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人欧阳修后裔。
村中有一片逾百年历史却基本保存完整的旧屋,村子的中心是一座有99道门的祠堂,这是目前从化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祠堂——欧阳仁山公祠。这座祠堂的99个门取意为“九九归一”。
10 新围古村
新围自然村,依山傍水,紧临增江第一湾,临江风光好且滨江线长,村中还拥有务本堂、香火祠堂、仙姑祠、旧粮仓等文物保护单位和具有广府民居特色的历史建筑群。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务本堂,又称聚堂家塾,是新围村的古建筑之一,其木雕、壁画精致,具有较高艺术价值。